为什么说Uber不可能成为像Facebook一样的互联网垄断公司?
Uber不可能成为像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一样的垄断公司,原因在于:1、Uber的网络效应是供给端的,靠规模可以被打破;2、Uber缺乏互联网公司的零边际成本效应 。
ICANN欲更换掌门人,互联网垄断时代是否有望终结?
互联网垄断弊端凸显 掌控入口引发恶性竞争
如今的互联网入口开始被各大巨头所垄断,百度垄断了搜索引擎入口,腾讯则垄断了即时通讯的入口,淘宝则几乎垄断了电商的入口,而那些想要在互联网分的一杯羹的企业的产品,一旦有增大发展的趋势,要么被迫接受被收购的命运,要么就是遭遇入口垄断企业的打击,将你变成不合格的网站,或者带有欺骗性质的网站,那么你想要销售自己的产品或者软件的可能性就会大为降低。
中国互联网垄断调查报告发布 腾讯百度阿里上榜
凤凰网科技讯 2月17日消息,互联网实验室今日在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2010综合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均涉及垄断,其中腾讯垄断程度最大。
清华教授:互联网公司很难形成垄断了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教授指出,互联网公司现如今已经很难形成垄断了。最高人民法院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同时,研究完善涉互联网平台垄断行为认定标准,规制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互联网领域垄断行为,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广东高院发布互联网领域反垄断十大案例:腾讯、百度、网易被点名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天发布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十大案例,百度、腾讯、网易等公司被点名。
互联网反垄断山雨欲来
182.28亿元大概是阿里巴巴2020年四季度净利润1/3,相当于一个月白干了。这个被称为“互联网垄断第一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阿里第一时间回应,“对此处罚,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服从。我们将强化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立足创新发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态度端正,“立正挨打”。
抖音起诉腾讯垄断正式立案 为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第一案
今日,抖音起诉腾讯垄断一案正式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据悉这是国内首例互联网平台反垄断诉讼。2月2日,抖音向法院正式起诉腾讯垄断。抖音称,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垄断,要求索赔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9000万元。
互联网反垄断的蝴蝶效应:“巨头买下整个赛道”一去不复返
告别野蛮生长的年代。在搜索栏里搜索“反垄断”,出现在首位的便是“微软反垄断案”, 又称“微软反托拉斯案”,指1997年10月开始微软涉及的一系列反垄断案件,这开启了美国对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历史。2014年10月,历时4年的“3Q”大战最终落下了帷幕。腾讯与奇虎360之间的诉讼战,也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首起反垄断案。从那时至今,中国的互联网未曾出现同量级的反垄断案件。
谷歌回应反垄断诉讼:重新设计搜索会损害互联网
谷歌在官方博客上做出了回应称,其搜索引擎是根据用户反馈而演变的,而不是为了让竞争对手处于劣势。“我们通过严格的测试发现,用户更喜欢这些类型的丰富结果,”该公司在谈到其当前的设计时写道,其中包括与企业(和其他谷歌服务)的直接链接。谷歌表示,竞争对手必应的设计也表明微软已经从其用户那里收集了类似的反馈。
互联网反垄断打响第一枪,老二不再非死不可
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反垄断法》第48条、49条作出处罚决定,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阅文集团和深圳市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三家企业未履行其依法申报股权收购的义务,均构成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行为。
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简史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要加大对互联网巨头涉嫌垄断的调查和监管。消息一出,港股互联网巨头股价集体大跌,当天美团跌超10%,京东跌超8%,阿里跌超5%,第二天美团、阿里、京东均跌超9%,腾讯跌超7%。
“互联网反垄断指南”是否只针对电商平台?
11月10日,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线上购物节大戏即将上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旨在预防和制止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引导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健康发展。
阿里腾讯港股巨头今日全线下跌 互联网反垄断剑指平台二选一
11月11日消息,双11当口,港股电商互联网股今日全线低开,截至发稿阿里跌7.4%,京东集团跌6.1%,腾讯控股跌4.7%,美团跌4.9%。昨天,市场监管总局10日公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监管。而“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正是近几年深受消费者吐槽诟病的互联网大平台毛病。征求意见稿提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来了: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垄断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或搜索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用户权益受损的现象。通常是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要少。
互联网反垄断指南发布
今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征求意见稿对大数据杀熟以及二选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外媒:谷歌因新的互联网加密协议DoH遭反垄断审查
谷歌使用新互联网协议的计划引起了美国国会反垄断调查人员的担忧,他们担心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调查人员希望了解谷歌是否会将通过新协议收集的数据用于商业目的。
刘强东:若十年后互联网还是BATJ垄断 是社会和国家的不幸
如果十年二十年后,中国还是BAT,还是京东、 360 这些公司,对这个国家绝对是个不幸的事情。
专家:警惕“网联”被互联网巨头垄断
文/温泉网易科技讯 8月2日消息 7月31日,财新报道,央行牵头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业内简称“网联”)的方案已经成型。央行近日已原则上通过了成立“网联”平台整体方案的框架,计划今年年底建成。这一起于2014年的设想,此前饱经争议。如果计划最终落实,央行将最终建成第三方支付机构(即支付宝、财付通等)统一的线上清算平台。以后,“网联”与所有银行对接,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网联”对接,这将结束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
腾讯投资今日头条 阿里腾讯垄断中国互联网?
“打不过就加入他”,这句话近段时间可谓非常流行,原因就是NBA雷霆队当家球星凯文杜兰特近日宣布加入先前在季后赛淘汰了自己的勇士队,以此才被网友嘲笑。 今日头条的“沦陷”,几乎可以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已经完全归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