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我比传统车企更懂软件、比互联网公司更懂造车
在今晚的2024理想aitalk直播中,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他比传统车企更懂软件、比互联网公司更懂造车。主持人问到,乔布斯说,如果硬件是产品的大脑和肌肉,软件就是灵魂,你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对吗?我说我会比传统的汽车企业,更懂得怎么做互联网和大型软件,我会比这些互联网和大型软件公司,更懂得怎么去制造一辆车,这是我当时认为自己的优势。
互联网造车激战一周年:从PPT到量产有多难?
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接近290万辆,远超2020年的111万辆...在造车后浪中,百度加持的集度,是向外界透露其造车进展信息最多的了,不定时在微博发布公司进展,CEO夏一平也成为了集度的最佳代言人...去年10月,哪吒宣布完成40亿元人民币D1轮融资,360集团领投了其中的20亿元,曲线入局造车...曲线造车的360势头不错......
50亿融资 互联网造车狂奔而来
2018 年 3 月 26 日,项目批下来后,田彬杰彻夜难眠。他感叹“好多次差点夭折,领导层很支持,但技术上存在争议。”
生于千亿融资,死于量产:互联网造车幸存者谁?
量产,并不意味着站稳脚跟,只是真正站上了竞技场。在这股造车浪潮里,有人一个猛子扎下去,没游多远就后悔了——没想到对岸那么远,水那么深。有加入造车大军的企业,还未“粉墨”登场,就已黯然收场。
互联网造车局中局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造了第一辆汽车。100多个年头后,中国的互联网世界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造车运动,2014年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间点。正如李书福最早对汽车的认知那样,“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铁壳子。”互联网汽车的开场似乎没那么光彩,甚至夹杂着一些草莽习气,可在质疑、试错、淘汰之后,时间也总能沉淀出几家佼佼者。
蔚来汽车李斌:互联网造车最大挑战是技术和思维的融合
2017 极客公园奇点创新者峰会上,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做了《汽车行业的迭代新思维》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互联网造车最大的挑战是技术与思维的融合。
互联网造车的蔚来,刷新记录意义在哪?
什么才是靠谱的互联网造车
2016互联网造车回顾,但乐视汽车我其实不想多说
2015年,互联网造车兴起,各路人马都在资本膨胀的风口徘徊,其中不乏游侠电动车这样的笑话。2016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总体转冷,互联网造车也面临着阵痛,很多企业融资难以为继,甚至乐视这种巨头级别的企业也遇到大麻烦。而在此同时,我们看到了蔚来拿出来能跑赛道的样车,看到FF拿出来0-100公里破纪录的产品,也看到了蔚来、威马、乐视拿到了大片的土地和政府资金。2016年互联网造车喜忧掺半,2017互联网造车会走向何方呢?一、 从
学者郎咸平:乐视和互联网企业造车不可能成功,大家不要再试了
贾跃亭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回应近期外界对于乐视股价、供应链、资金、汽车等方面的诸多质疑。期间,明确表示不会放弃造车。在我看来,这种反思“蒙眼狂奔”不过是一场自我感觉良好的宣传。
学者郎咸平:乐视和互联网企业造车不可能成功,大家不要再试了|争鸣
知名“网红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近日发表了对于“互联网造车”的个人看法,在郎咸平看来,四大难关将使新造车企业折戟沉沙。以下文字均原文引用自郎咸平公众号“朗Club”和近期出版的新书。
郎咸平炮轰乐视,互联网造车真的不可能吗?
日前,因为涉及P2P诈骗丑闻很久没有消息的郎咸平对乐视开炮了。他说互联网公司造车是不可能的,互联网造车有四个困难无法逾越,乐视的资本游戏被汽车放血,失去了大量资金,陷入到了今天的困境。关于乐视是怎么陷入困境的,我早有撰文,简单说就是资本游戏把摊子铺的过大,当资本市场有风吹草动,资金链难以为继造成的。但是,互联网造车的不止乐视一家,还有蔚来,威马等众多厂商,按照郎咸平的说法,这些企业也都不靠谱,事实果
互联网造车 一个外行的外挂畅想
互联网造车,2015年互联网巨头们在诸多跨界打劫中,最具有眼球效益的一个噱头。最近的新闻是,阿斯顿·马丁与乐视12月3日宣布签署研发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将联手打造互联网电动汽车。
互联网造车,2015年互联网巨头们在诸多跨界打劫中,最具有眼球效益的一个噱头。最近的新闻是,阿斯顿·马丁与乐视12月3日宣布签署研发合作伙伴谅解备忘录,将联手打造互联网电动汽车。而早在上半年,6月4日,在中国云计算大会上,百度高级副总裁、技术战略委员会主席王劲透露,百度在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而其实,作为互联网巨头BAT的另外两级,阿里早在4月即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正式启动了阿里的下一代汽车计划。腾讯启动的似乎更早,3月23日,富士康、腾讯及和谐汽车共同签订了《关于“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战略合作框
特斯拉给中国互联网企业造车的启(jiao)示(xun)
就在特斯拉出现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国内互联网企业却一头扎进了汽车行业,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仿佛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有苦难言,外面的人心之向往。前车之鉴不可不学,今天特斯拉遇到的问题,在未来同样可能出现在乐视、百度、易到身上。
车里的未来谁做主:互联网与汽车企业争抢肥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距离人身体越近的终端设备越容易产生机会,于是有了之前的智能手机爆发,当下智能穿戴产品的群英逐鹿。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移动浪潮,汽车场景下的“中控屏”之争,正暗流涌动。有统计显示,从全球角度来看,汽车用户平均每天的
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2024年,多家销量长期低迷的二线新能源车企接连暴雷。前有高合停工停产,后有哪吒汽车“闹海”不成,换帅自救。倒在2024年年尾的极越,更像是2025年那场残酷淘汰赛的提前彩排。
互联网企业家,正是拼搏好时候
从创造用户价值、贡献社会价值,到引领技术创新。还活跃在一线、为互联网发展鼓与呼的大佬不多了,马化腾算一个。”确实,身处变革、身担重任的互联网企业,应该鼓足干劲、投身技术创新,这不仅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迈向星辰大海的关键。
为何新势力造车都来自互联网 何小鹏:我们都敢做感想!
日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对为什么很多造车新势力都来自互联网”进行了解答。何小鹏表示:第一,我认为互联网出来的人敢想。汽车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是品牌与口碑的竞争,也是品质和成本的最终对垒。
中国用户量最多互联网企业出炉:腾讯用户超12亿居首
今天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发布了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总用户量超5亿的互联网企业达12家,其中腾讯以12.21亿的用户量位居首位。截止2023年12月,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团及抖音集团企业流量均超10亿,5亿规模以上企业达12家。此外去重用户量Top15的互联网企业分别是:拼多多、美团、京东、快手、腾讯音乐、中国移动、微博、滴滴、爱奇艺和金山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