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上线:大数据挖掘潜在受害用户
由于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变化快、迷惑性强、查处难度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为此,工信部联合公安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研发了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据工信微报官方微博介绍,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
反诈骗预警短信12381上线: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受害用户
据工信微报消息,今天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在京举行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通报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
搜狗联合赶集开展假期营销 利用大数据挖掘假日经济
搜狗联合赶集开展假期营销 利用大数据挖掘假日经济 【TechWeb报道】9月10日消息,今日搜狗与赶集联合宣布签署假期营销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借助各自优势在假期经济跨界营销方面展开合作。 据介绍,搜狗联合赶集在刚刚结束的20...
巨人与上海电信共建智能化游戏大数据挖掘中心
新浪科技讯4月10日下午消息,巨人网络(NYSE:GA)今日宣布,已与上海电信合作共建游戏大数据分析挖掘中心,双方已携手开展基于智能化游戏大数据方向的技术与应用合作,相关技术将首次应用于巨人即将正式推出的智能化网游《江湖》中。据悉,此次巨人
Kimono:这款简单的数据挖掘工具,将会改变App开发
Kimono:这款简单的数据挖掘工具,将会改变App开发,以后,如果能把任何东西都转化成一个应用程序接口,那么绝对能创造历史。
最高法大数据:微信超QQ成最频繁网络诈骗犯罪工具
今日,最高法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显示, 2018 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
微舆情更名“微热点” 专注做好社会化大数据工具
5月25日,新浪微舆情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微舆情正式更名为微热点,并启用新的网站域名(wrd.cn)。更名后的微热点,产品定位为社会化大数据工具,将会更为专注地为大众提供社会化大数据工具服务。微热点相关人士表示,更名后的新产品,原有产品功能和服务将保持不变,但后期将会围绕“社会化大数据工具”这一定位优化相关功能,同时也会上线更多新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公众可以继续免费使用“社会化大数据搜索”查阅某个人物、企?
“微信指数”上线,大数据分析工具洞悉关键词趋势
3 月 23 日,微信正式上线“微信指数”,这是微信官方提供的基于微信大数据的移动端指数。通过“微信指数”,微信用户可以直观地获取关键词的指数情况,直观地查询到关键词最近 7 天、最近 30 天以及最近 90 天的指数情况及变化趋势。“微信指数”开放大数据分析能力,希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技术分析,生成有价值的指数形态,为更多个人或企业直观地呈现出热词在微信内的整体变化趋势,从而为各行各业决策提供价值参考。“微信指数?
雷军:挖掘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是全行业当务之急
新浪科技讯5月26日下午消息,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今天上午在贵阳正式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小米科技CEO雷军出席了本次峰会并致辞,雷军介绍了
ProcessOn:在线协作工具也可以玩社区和大数据
ProcessOn是一个云端协作工具网站,你可以运用里面的模板套件轻松制作出你想要的流程图。但工具网站很多,ProcessOn要杀出重围需要有自己特色。
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工具:从网站统计到用户行为库
嗯,惯例的吐槽文。因为天朝的备案和内容监管政策,现在个人网站是越来越少了,但统计工具的不作为还是让人很悲伤。
西柚:背靠亿级电商 挖掘女性大数据
“我在一个社区里面看到孕期女生求交友的。”“那多半不是女人发的,肯定是男性冒充。”陈方毅回答,作为一款针对女生私密健康应用的创始人,陈方毅在某种程度上对女人足够了解。
谷歌大数据工具衍生新开源平台Drill
《连线》杂志编辑凯德·梅茨(Cade Metz)近日在这份杂志的网络版上撰文称,谷歌的大数据工具Hadoop已经衍生出了两个开源平台,这两个平台分别是由硅谷创业公司Cloudera和MapR所构建的。
Hiptype:让出版商更懂读者的大数据分析工具
目前,几乎所有的收费电子书都会提供部分章节让读者试读,然后决定是否购买。这样一来,出版商需要弄清楚人们读到了哪里,读完后有没有购买,以及其他各种体验,才能卖出更多电子书。美国创业公司Hiptype开发了一套电子书阅读分析工具,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靠发疯反击大数据杀熟,是爽文还是幻想?
春节假期临近,社交平台上,“不去了/不买了文学”盛行。随意点进一篇《不去XX城旅游啦》的帖子,你就能在评论区收获数百条相同的“不旅游宣言”。无论谁是道谁是魔,用户和平台,都不该出现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叙事里。
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反复评论机票太贵能便宜2000多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本次专项行动为三个阶段: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组织企业自查自纠,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核验企业自查情况,2025年2月14日前完成深入评估治理成效。
宝可梦开发商Game Freak遭遇重大数据泄露
宝可梦的开发商GameFreak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黑客通过未授权的方式入侵了公司的服务器,泄露了大量内部信息。GameFreak在一份声明中确认了此次事件,并表示这次泄露是由于第三方在2024年8月对其服务器的非法访问所致。随着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游戏行业内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GameFreak承诺将继续强化其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和公司的敏感数据不再被侵犯。
大数据杀熟被网友发现!两个账号同一航班价格相差1300
微博话题两个账号同一航班价格相差1300”冲上热搜榜。宁波的小陈和朋友一起订机票,俩人同时查看同一APP的同一航班同一仓位,小陈的价格是2356元,朋友却只有980元。第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今起新规施行!禁止大数据杀熟 规范自动续费
自动续费目前成为很多消费者频频遭遇的陷阱,消费者吐槽自动续费的案例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人民日报评大数据杀熟:平台企业应平等对待每一位消费者
针对大数据杀熟引发公众关注的情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人民日报表示,网友分享的经历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使用不同的账号在出行软件上预订同一间酒店,价格却大相径庭;在打车软件中,“钻石会员”不仅价格更高,反更难打到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