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数据公司失误泄露2TB隐私信息:涉2.3亿人
据Wired报道,本月初曝光的市场和数据汇总公司Exactis服务器信息暴露的事情经调查为实。Exactis采集了大约3. 4 亿条记录,大小2TB,可能涵盖2. 3 亿人,几乎是全美的上网人口。
宝可梦开发商Game Freak遭遇重大数据泄露
宝可梦的开发商GameFreak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黑客通过未授权的方式入侵了公司的服务器,泄露了大量内部信息。GameFreak在一份声明中确认了此次事件,并表示这次泄露是由于第三方在2024年8月对其服务器的非法访问所致。随着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游戏行业内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GameFreak承诺将继续强化其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和公司的敏感数据不再被侵犯。
卖旧手机小心隐私泄露!微信官方发布旧机数据处理攻略:安卓、苹果用户必看
当你购买新手机后,淘汰的旧手机会怎么处理?是留在家里收藏是卖给第三方平台回血”?如果设置了密码,系统会提示输入密码,系统会在输入密码后再向用户确认一遍,点击抹掉”。
3.14 GB数据被盗!索尼证实今年两次重大数据泄露
索尼证实今年早些时候遭遇了两次重大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第一次数据泄露发生在今年5月28日,由Clop勒索软件集团通过MOVEitTransfer平台中的零日漏洞发起,该漏洞追踪编号为CVE-2023-34362,是个高危的SQL注入漏洞,可以远程执行任意代码。此次泄露发生在一台用于索尼娱乐、技术和服务业务内部测试的日本服务器上,该服务器现在已被下线,目前调查仍在继续当中。
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将因“全球最大数据泄露事件”被起诉
据外媒Neowin报道,在今天这个围绕着互联网的世界里,对我们私人数据的在线保护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大型科技公司由于收集和管理的数据量大,经常面临监管机构等的冲击。在与此相关的最新进展中,来自爱尔兰公民自由委员会(ICCL)的高级研究员Johnny Ryan博士决定对IAB技术实验室提起诉讼。该诉讼被提交到汉堡地方法院,针对ICCL认为的“全球最大数据泄露事件”。IAB技术实验室是一个由一些最大的科技公司组成的联盟,如Google、F
国内首个权威大数据产品评测结果出炉,蚂蚁链隐私计算性能全项排名第一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公布的评测结果,共计49家企业的106款产品通过了评审,其中,蚂蚁链数据隐私服务是本轮唯一通过全项能力测评的平台。为进一步完善数据所有权问题、数据共享、智能合约技术、协同计算等,信通院还同时牵头成立了“隐私计算联盟”。
Facebook隐私泄露 可能超过100个应用访问用户数据
11月6日消息,Facebook在昨天对外称,在平台开始限制相关用户信息后的几个月,与之合作的 100 多个第三方应用可能已经通过Facebook工程组的编程界面访问了用户的个人数据。
大数据杀熟时代, 隐私被扒光的你毫无自由可言, 而隐私币就是你的那根救命稻草!
如今,为消灭贪腐、洗钱等犯罪行为,中心化数字货币试图取代传统纸币,但与此同时,诸如微信、支付宝、美团等中心化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个人隐私视为虚无,如同深处圆形监狱一般,时时刻刻被人盯着,却毫不知情。
可怕:大数据可以从你身上获取这 21 项隐私
其实还蛮多的。每次只要打开电脑和手机,又或者仅仅是使用平板电脑上的应用,我们都会留下一些痕迹。许多人大概也知道 Google 公司会获取自己的搜索内容,Facebook 也会知道自己的朋友到底有哪些人,但大数据的可怕程度可远不仅如此。
大数据扒光了我们的隐私,但改变不仅限于此
前天,微信用H5做了一个“我和微信的故事”,其实,就是把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行为数据展示给用户本人。一时间,大家纷纷把由精准的数据所激发的心路感怀晒了出来,好不热闹!
一个比一个惨,今年全球重大数据泄露事件盘点
大麦网数据泄露的消息把不少人吓了一跳。尽管大麦网随即证实是在2014年发生的攻击,但还是让人余悸未消。还记得前几天“偷情地图”网站数据泄露造成的用户自杀的事件吧,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保护个人隐私却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了。
博鳌嘉宾热议大数据安全 强调隐私保护
新浪科技讯3月28日上午消息,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大数据的局限、误区与真相”电视辩论中,嘉宾就大数据的隐私问题展开热议。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保护大数据隐私安全是互联网公司的责任。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则认为大数据可能有安全问题,但不能因为有小偷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被遗忘权”
欧洲的最高法院5月裁定,在特定情况下,个人有权要求删除指向个人信息的链接。这是欧洲法院法官的一小步,却是网民夺回网络空间的一大步。
案例:柚子舍大数据O2O“美丽真相”
化妆品行业是一个相对更为浮躁的行业,很多企业更倾向于做品牌与概念炒作,而不是实质性地改良产品质量和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化妆品企业针对大数据能做的工作就是,在品牌推广、销售等过程中,把诱饵甩出去,然后把数据钓回来。
【案例】马东是如何用大数据搞火一个产品的?
数据拷问是挖痛点的重武器,很多创始人不太理解,最近看到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做产品的方式,只有一个词:数据拷问。快一起看看马东“最狠”的武器就是数据拷问。
雷军:小米五年内不会IPO 大数据需界定隐私
新浪科技讯3月6日下午消息,金山和小米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雷军今日下午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媒体采访。围绕大数据建言,他表示大数据战略涉及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需要界定哪些数据可用,同时需加大对互联网犯罪的处罚力度。雷军在两会期间发出《关于加
360副总裁谭晓生: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中安全和隐私保护
最近不断有泄密的事情,我们有更大的担心就是如果我们的服务器使用公有云的服务器,这个数据都在云里,他会不会偷看我,我们网络都要经过公有云,这个数据有没有可能被恶意的使用。
争论能不能厘清大数据时代的用户隐私边界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在互联网上、在云端。如何保护和适度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一个有隐私的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无疑是全球各国、产业界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大数据不应成为市场垄断者的隐私盛宴
大数据蕴含着更丰富的信息,也对已有数据安全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当我们浏览网页、发微博、逛社区的时候,所有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都被系统监视着。用户隐私问题一直是大数据应用难以绕开的一个问题。
记录者第2期:当隐私遭遇大数据和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