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七月飞雪 当地气象局回应:概率非常低
正值盛夏,当全国大部分地区酷暑难耐的时候,今日,青海祁连竟然下起了大雪。 从社交平台上传出的视频看,这场降雪就发生在昨天(7月4日),不少当地人一觉醒来发现绿油油的草原已经被皑皑白雪覆盖,天地间显得格外清冷、神圣。 那么为何七月飞雪,这种极其罕见的气象是如何行成的呢?祁连气象局进行了回应。 气象局表示,这属于罕见的正常天气现象,主要是由
汕头海面惊现海市蜃楼奇观 当地气象局:雾气低 非海市蜃楼
据报道,广东汕头,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海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画面显示海面上弥漫的白雾上,慢慢浮现出了一栋栋建筑物,建筑物细节清晰可辨。海市蜃楼也经常发生在雨后,这时的空气湿度较大,也易形成透镜系统。
上海下雪了 气象局:冷锋过境撞上水汽 维持时间较短
不少上海网友晒出视频,上海居然下雪了。气象局表示,今日冷锋过境撞上水汽,所以中午前后不止下了雨,浦东等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短时冰粒和霰粒子,维持时间较短。中午起云系逐渐增多,东部地区还有些短时小雨,气温逐渐下降,中午前后在9℃左右,傍晚将会降至6℃上下,体感变得阴冷。
上海夜空出现无声闪电你发现没 气象局科普:局地强雷暴云团
7月20日晚,许多上海网友在微博晒图、晒视频,表示夜空中闪电不断,却不闻声响。上海市气象局官微回应称,大家都好奇为什么狂闪却没声音,实际是因为崇明有个局地强雷暴云团,上海其他地方无风无雨有云有月,能见度特好,因此可以看到50公里外远远的云间闪电,但太远听不见声音。强风暴云体的前部是上升气流,后部是下沉气流,下沉的气流比周围空气冷,这种急速下沉的冷空气在云底就形成一个冷空气堆,气象学上称雷暴高”,使气流迅速向四周散开。
中国气象局发布三个AI气象大模型系统:命名风清、风雷、风顺
快科技6月19日消息,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了三个AI气象大模型系统,分别是:风清”、风雷”、风顺”。风清”是人工智能全球中短期预报系统,由中国气象局联合清华大学组建攻关团队,在大模型预报核心技术、预报精准程度上寻求突破,构建了风清大模型。该模型采用可扩展的多时效优化策略,可综合考虑未来多天预报的效果,有效延长预报时效,不断提升短中期预报效果
武汉凌晨现红色大雾 气象台:可能为红色光源照射产生
武汉市民遭遇了一场红雾弥漫的诡异景象,这种通常只在恐怖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让许多网友惊叹不已。4月15日凌晨,一些武汉网友纷纷分享了自己从窗户中看到的奇异景象:天空被一片血红色的雾气笼罩,持续了约一个小时之久。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确保自己的安全与健康。
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未来几天请注意 对普通人会产生哪些影响
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3月24日、25日和26日三天,将可能出现地磁活动。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26日。但如果太阳耀斑爆发,则可能出现强力的太阳风,除了可能直接损坏卫星外,也会造成地球附近磁场产生大范围的扰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暴,这往往会导致通信干扰、大气受热膨胀、还可能导致停电。
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马斯克星链卫星曾因此报废
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3月24日、25日和26日三天,将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持续到26日。2022年2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40颗受到地磁暴的冲击,导致卫星脱离轨道并被烧毁。
中国气象局下一代大气数值模式发布:精度大幅提高 源代码已共享
快科技3月20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气象局下一代大气数值模式正式发布。该模式采用完全自主的动力框架算法多矩约束有限体积方法(MCV)为基础算法,进一步提升全球公里级和区域百米级尺度数值预报的精度,有效解决全球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误差问题。另外,该模式面向最新高性能计算机体系设计的软件框架,具备10万核高可扩展性,可充分应用最新超级计算机的
全球“发烧”!中国气象局:2023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打破最暖纪录。2023较上一个高温纪录年偏高0.14℃,且6至12月全球平均温度已连续突破同期历史极值。2023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位列历史前10位,其中华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北部、西南地区大部及西藏东南部等地年平均温度创历史新高。
中国气象局预警:今日可能发生小到中等地磁暴
快科技12月4日消息,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报,由于受太阳冕洞高速太阳风和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共同影响,今天(12月4日)可能发生小到中等地磁暴。作为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CME是在太阳黑子强大磁场的驱动下,数亿吨甚至数万亿吨的日冕物质被以每秒数百到上千千米的高速抛出,形成类似爆炸的冲击波。冲击波快速传递到太阳系的各处,在被其轰击之后,地球磁场发�
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曾摧毁马斯克40颗星链卫星
根据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监测,12月1日、2日,我国将可能出现地磁暴活动。其中12月1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预计地磁活动将延续到12月2日。SpaceX称,此次地磁风暴制造的阻力比过去高出50%,尽管公司试图采取边缘绕行以尽可能躲避,但最终预计其中40颗还是在大气中烧毁了。
罕见!北京、黑龙江等多地网友拍到极光:中国气象局科普极光如何产生
今日晚间,北京、黑龙江漠河、大庆等地网友拍到极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关注。有很多网友好奇,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对此,中国气象局”官微第一时间进行了科普。当储存的能量饱和时,就会沿着磁力线跑到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相互碰撞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获得能量并释放,这就形成了让我们大饱眼福的极光。
北方多地网友拍到极光!因大地磁暴活动:中国气象局已发布预警
昨晚北方很多地区的网友都拍摄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不光我国最北的黑龙江漠河、大庆等地,甚至连北京都能肉眼可见。这也是北京史上第二次出现极光的影像记录,极为罕见。飞行在太空的航天器就要承受较平常更大的飞行阻力。
解决世界难题!华为云宣布将联合深圳市气象局:打造高精度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
近日,华为云宣布将联合深圳市气象局,致力于打造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探索强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新技术,提供深圳及周边区域高分辨率中短期气象预报产品。该区域气象大模型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中短期强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精度和模型运算速度,对大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本次合作,深圳区域气象预报大模型有望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应用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决策等场景中。
气象局研讨推进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建设
8月3日,中国气象局围绕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建设展开研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气象预报领域已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研究院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采取边研发边应用策略,加快推进研发成果快速业务转化;加快组建大模型及相关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大团队攻坚模式;加强开放合作,推进大模型研发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协同攻关解决研发重点难点问题。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正式上线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官网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已经正式上线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官网。这个模型可以免费提供未来10天全球天气的预测结果,无论是全球天气预报员、气象爱好者还是普通公众,都可以在官网上查看。欧洲中期气象中心还发布了盘古大模型与欧洲数值模式的对比测试报告,结果显示盘古大模型在精度和极端天气预报方面都表现出优势。
中国气象局:到 2025 年确定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路线图
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到2025年,确定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路线图,形成「542」整体框架布局,即初步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库、算力环境、算法模型、开放平台和检验评估的「五大基础」支撑;启动气象预报大模型等新兴技术研发,开展人工智能新兴技术与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数值预报和专业服务「四大领域」融合;优化人工智�
清华&中国气象局大模型登Natur 精确预测极端天气
清华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合作开发的大模型「NowcastNet」成功解决了极端降水天气临近预报的世界级难题。该模型能够在公里尺度下预报0-3小时的极端降水,包括短时强降水、暴风雨、暴雪、冰雹等。这对于改善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保障公众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春捂正当时!中国气象局:3月将有3次冷空气过程
3月开始了,部分地方气温回暖,但善意提醒,秋裤别急着脱掉。中国气象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预计3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3次,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如果气温连续3天在15摄氏度以上,那就不需要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