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卡卖1600万,比炒鞋更猛,年轻人捧红一个新市场
帕尼尼方面曾透露,受世界杯利好影响,帕尼尼2018年的营业额达到约10亿欧元,将近是2017年5.36亿欧元的两倍...靠着潮鞋这一垂类,虎扑孵化出了“得物”APP,在国外市场更广阔的球星卡行业,在国内是否有成为下一个爆款品类的潜质?Verified Market Research在2020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到2027年全球球星卡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38.2亿美元增长到987.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01%......
耐克要在元宇宙“炒鞋”?
耐克此次收购RTFKT,或许就是打开了通向品牌新生态的大门,未来的耐克会变成虚拟世界的一个“图腾”,而这一切就从进军元宇宙“炒鞋”开始。
日入过万的刷单、炒鞋、薅羊毛,互联网灰产或将覆灭
互联网灰产行业,正一步步瓦解。10月19日,一项有关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草案,提请人大初次审议。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销售、提供或者使用可以实现下列功能的设备、软件: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软件或设备;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其他专门或者主要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得物的新烦恼:“炒鞋党”未平,“炒娃党”又起
炒货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赚钱。现在炒鞋和炒娃的人同时聚集到了得物上,他们将一双原价1599元的耐克“闪电倒钩”AJ1,炒至近7万元,涨价43倍;还将原价4999元的泡泡玛特MEGA系列大娃“Molly1000%地球的女儿”,炒至8万元,涨价16倍。
鞋圈泡沫破了:币圈玩家炒鞋血亏50万,有人囤几千双滞销
“炒鞋门槛低,有足够资金进去就能够炒。可以说是几乎达到人人炒鞋的地步。”一位资深鞋圈人士表示,这也导致鞋圈乱象:很多鞋“无加价不成交”。
炒鞋团血拼618:昼伏夜出、疯狂扫货、搏数倍差价
许多电商平台提前不定点推出了优惠商品,炒鞋团就如随季节狩猎的猎人一样,蹲守在屏幕前,只为等到这一年中难得一次的囤货时刻,而后他们将高价出货、迎来丰收。
得不偿失!大学生炒鞋诈骗百万获刑10年半
从炒盲盒到炒鞋,投机者可谓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而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在交“智商税”。现在更是有人因为炒鞋触犯法律,一大学生炒鞋诈骗百万获刑10年半事件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大学生炒鞋诈骗百万获刑10年半 专家:年轻人一夜暴富心里不可有
为赚取限量球鞋的差价,在校大学生黄某接到“散户”订单后,向“球圈大佬”小严购买相应的款式球鞋,不到三个月转账“购鞋款”137万。但到了约定的发货时间,小严却以各种理由拒不按时发货。在签订了合同后,小严发了几份包裹,却被投诉全都是假货。黄某这才意识被骗,随即报警。原来,小严也是在校大学生,根本没有上游的渠道商,也没有任何实体店股份,诈骗的购鞋款挥霍一空。法院一审二审判决被告人小严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
“炒鞋”之后新华社再批“炒熊”:当心被割韭菜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喜欢“炒鞋”,入手几千甚至几万块的耐克、阿迪等名牌鞋都不眨眼。然而,除了“炒鞋”之外,现在年轻人还热衷于“炒熊”,这个更小众,风险也更多,今天新华社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年轻人热衷的“炒熊”是指积木熊,2001年8月份由一家日本公司推出,之后该公司频繁与各大品牌、人气IP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成为一款全球潮品。积木熊价格不便宜,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积木熊”,出现了近2000件商品,价格从一百多元到?
遏制炒鞋行为!李宁发售款球鞋需凭身份证购买
近期,关于“李宁天价鞋”的事件频频引发网友关注。为了遏制炒鞋行为,李宁决定发售款球鞋需凭身份证购买。4月15日,李宁公司回应天价鞋称已在线上、线下购鞋渠道设置监管措施,尽量杜绝炒鞋行为。
谁在做局让“Z世代”投身炒鞋大潮?
近期部分国潮球鞋受到年轻消费者热捧,李宁、安踏、特步等国货品牌门店外经常大排场龙,网店也是一鞋难求。
“炒鞋”风之下,安踏如何安心?
最近,社交论坛上飘满了各种国货穿搭的科普贴,用李宁替代耐克、阿迪达斯,Fila(安踏旗下品牌)替代Puma,回力替代匡威,淘宝替代优衣库,美邦、森马替代H&M……年轻人穿“国潮”的情绪很燃。
疯狂的炒鞋生意:1499元李宁转手卖8万,净赚60倍
一双参考售价1499元李宁球鞋被炒到5万元,甚至更高,有网友评论说,“鞋穿不炒”的呼吁这回终于要用到国货领域了。
耐克高管儿子炒鞋:CEO痛批
炒鞋,指的是一种资本游戏。最初是ebay等二手市场的小众爱好者把一双“有故事”的鞋加价转卖,“球鞋控”们都收藏有几百上千双鞋。后来有人进行球鞋投资,跟股票投资性质类似,俗称“炒鞋”。
莆田鞋,是炒鞋经济的噩梦吗?
莆田鞋相信刷抖音快手的小伙伴基本都有刷到过。近日,上海查获一批福建莆田鞋。其中假冒品牌运动鞋6万余双、半成品10万余双以及制假设备500余套,涉案金额达1.2亿余元。
几千万人疯狂买鞋,这个炒鞋APP有多“毒”?
每个篮球男孩心中都有一个AJ梦,就算你不打篮球,但应该也听说过AJ球鞋(Ar Jordan)。有人为了穿AJ,省吃俭用,攒几个月工资买。有人因为没有AJ,在学校圈子中被同学嘲讽。有人买了一双AJ,一年四季穿着不换鞋。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在 2019 年的下半年,很多人都被两个热词颠覆了三观,那就是“炒鞋”和“炒盲盒”。据媒体报道, 2019 年的炒盲盒热潮中,有将近 20 万消费者每个月在电商平台上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盲盒。另据相关球鞋交易平台统计数据: 2019 年 8 月 19 日当天,在成交量前 100 的球鞋产品中,有 26 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达到4. 5 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 9431 家公司的成交量。与此同时,大量与炒鞋、炒盲盒相关的App、创业项目也随之诞生。
深圳市金融监管局:对辖区“炒鞋”等行为开展风险排查
据从深圳市金融监管局透露,深圳 10 月初起已加大对辖区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机的排查力度,加强风险防控。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曾下发 “金融简报”,提醒相关机构防范“炒鞋热”的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
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风险:可能存在金融诈骗等违法问题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了名为《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份金融简报。“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风险: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
央行上海分行下发了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一份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警示“炒鞋”风险,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