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喉咙痛吃抗生素致真菌感染 医生: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近期气温波动频繁,因着凉引发流涕、咽痛等症状时,许多人习惯性服用消炎药”缓解不适。 浙江湖州一名男子因咽喉持续疼痛月余,自行服用抗生素未见好转,就医后发现其咽后壁覆盖了雪花状白色物质,最终确诊为真菌性咽喉炎。 经检查发现,其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衡,是真菌感染的核心诱因。 医疗数据显示,门诊中近八成真菌性咽喉炎患者存在自行服用抗生�
熬夜到什么程度?医生划出4条红线:这些情况应尽快调整作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生霍晓川指出,熬夜虽不直接引发猝死,但会大幅增加风险。若连续三天睡眠不足4小时,心脏将承受巨大压力,心肌细胞不断受损,修复能力几乎停滞。熬夜后血压飙升、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痉挛概率提升5倍。若出现胸痛、冒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心梗前兆,需立即休息并拨打120急救。
囧!老人每天拍头养生200下 结果致脑出血:医生释疑
对于一些养生的方法,如果没有权威认证的信息源,还是谨慎实践和相信。 据国内媒体报道称,75岁的叶老伯轻信网络拍头养生”,以为这样可以通血管、醒脑健身,所以每天上午拍150下,下午拍50下,不久后出现右侧手脚无力、走路不稳的症状。 经头颅CT检查,他被确诊为左侧
女子体验四轮沙滩越野车侧翻 致18根肋骨断裂 医生:切忌盲目自信 超速行驶
近日,杭州富阳一女子在一越野车营地体验四轮越野沙滩车项目时,突发意外事故,导致双侧 24 根肋骨中有 18 根断裂,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据事发地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女子正驾驶一辆越野沙滩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刹车时,她未能精准控制刹车按钮,导致车辆瞬间失控并发生剧烈侧翻。 急刹产生的巨大惯性,让女子身体失去平衡,胸廓重重撞击在方向盘上�
67岁大爷以为捡到白酒喝进ICU 医生:实为防冻液 20毫升可致命
河南一位67岁大爷在收废品时,捡到两瓶散发酒味的液体,误以为是白酒而饮下约300毫升,随后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往ICU救治。 经诊断,他误饮的实为汽车防冻液,导致乙二醇与甲醇混合中毒。防冻液通常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应使用专用容器储存,但部分驾驶人员为图方便,常将其分装至饮料瓶中。 由于防冻液呈无色透明、微甜无嗅的水状,
女子用筋膜枪按眼部震出白内障失明 医生:眼睛无法适应高频震动
湖北武汉的吴女士因右眼酸胀疲劳,使用筋膜枪按摩眼眶,当时感觉舒适,次日却突发右眼失明,视力严重下降至无法辨识手指。 经医生诊断,其右眼患有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型白内障。医生解释,筋膜枪每分钟高达3000次的强烈震动,会导致晶状体囊膜下细胞凋亡,房水渗入后迅速引起晶状体混浊。 医生进一步说明,筋膜枪通过高频震动对
6岁儿童常看手机近视高达1200度 医生:随时可能失明
近日,因上课时总是歪头、眯眼,福州一名6岁女孩被送医检查,结果查出近视高达1200度。 据了解,这已远超普通近视的范畴,属于病理性高度近视,孩子的视网膜随时面临脱落甚至失明的风险。 据福建省级医院专家介绍,这名小朋友的父母均为高度近视,而孩子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比较宠爱孩子,常把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拿给她看。
男子坐过山车“甩出”肾结石 医生回应:属于小概率事件
10月,正在日本旅行的王先生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健康奇遇”。旅行期间,他突然感到尿频尿急,怀疑是肾结石脱落所致。然而,由于当地正值假期,医院无法及时接诊,王先生只能按原计划前往环球影城游玩。 在环球影城,王先生乘坐了三个过山车项目。出乎意料的是,游玩结束后,他竟排出了一颗直径约5毫米的黑色小石,尿频尿急的症状也随之消失。回国后,王先
印度男子连日呕吐 体内有手表、铁片 医生:患有精神疾病
近日,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发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医疗事件。一名34岁的男子因连续多日出现呕吐和腹痛症状,不得不前往医院寻求帮助。医生在为该男子进行X光检查后,惊讶地发现其体内竟藏有包括手表、铁片以及大理石块在内的多种异物。 据医院
医生建议上班前三天少干活上热搜:可缓解节后综合征
国庆长假结束后,不少人面临从休闲状态回归工作模式的挑战,节后综合征成为普遍现象。近日,北京安贞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专家共同发出建议,呼吁上班族在节后上班的前三天适当减少工作量,以帮助身体和心理更好地适应工作节奏,有效缓解节后综合征。 据了解,节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以及情绪波
男子豪饮8瓶啤酒 膀胱劈裂出6cm巨大破口 医生提醒:饮酒要适量
近日,陕西西安,一男子因连喝8瓶啤酒,不幸遭遇了一场紧急修补手术。 原来,在手术前一天,男子和朋友聚餐时,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喝下了8瓶啤酒。 不料,次日凌晨,男子被腹部一阵疼痛惊醒,虽然他发现自己尿意十足,却仅有几滴排出。 家人紧急将他送往医院,经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腹腔内存在大量不明积液!医生诊断为膀胱破裂,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肾损伤”
女子坐16小时火车出游突发心脏骤停 医生提醒:久坐需注意
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出游的喜悦中时,杭州却发生了一起令人心惊的事件。一位51岁的女性从西安乘坐16小时动车前往杭州旅游,不料在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生命却遭遇了严重危机。 据患者女儿描述,在动车即将抵达杭州站前,母亲起身前往洗手间,途中突然感到呼吸不畅,腹痛难忍,随后心脏骤停,倒地不起。这一突发状况让同行的家人措手不及,列车工作人员�
128斤狗被车碾压因太胖毫发无损:医生建议减肥
杭州一只128斤金毛犬“圆圆”被日产轩逸倒车碾压后毫发无伤,医生检查发现其因脂肪层过厚未受伤,但体重已达正常两倍以上需减肥。网友热议肥胖抗冲击性,专家提醒宠物肥胖率三年涨四成,易引发心脏病等疾病,呼吁科学喂养。
老人用手机哄5岁孙子致1000度近视 医生:遗传加后天影响 高度近视不可逆
河南一名5岁男童因频繁眯眼视物、看电视需凑近屏幕,就医检查发现近视度数接近1000度。医生指出,这是遗传因素与不良用眼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老人常用手机哄孩子导致其重度依赖。提醒家长重视儿童科学用眼,4至6岁是视力发育关键期,每天接触电子产品不宜超过1小时,需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
男子每早2根油条吃出动脉硬化 医生:避免油炸食品频繁食用
近日,一名42岁男子因长期早餐固定食用两根油条,被查出动脉硬化接近中度,引发公众对早餐习惯的关注。医生指出,油条含铝及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易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硬化。研究显示,高糖、精制碳水早餐同样危害血管健康。专家建议优化早餐结构,用燕麦粥替代油条,搭配高纤维水果,控制油脂摄入,减少加工肉类与油炸食品,并规律进食、足量摄入蔬果,从源头守护心血管健康。
男子每早2根油条吃出动脉硬化 医生:这样吃才健康
近日,一名42岁男子因长期早餐食用两根油条导致动脉硬化,引发社会关注。医生指出,油条含铝元素及高温油炸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损害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研究显示,高糖、精制碳水早餐同样危害血管健康,传统“白粥+咸菜”组合因升糖快、钠含量高也存在隐患。专家建议调整早餐结构:用燕麦粥替代油条,搭配高纤维水果,蒸蛋代替煎蛋,避免加工肉类和油炸食品。规律用餐、摄入新鲜蔬果有助于降低动脉硬化风险。该案例警示早餐选择的重要性,呼吁公众培养科学饮食习惯,从每日第一餐守护血管健康。
19岁女子腹痛就诊后2小时分娩 医生:极为罕见
近日,一名19岁女子因突发腹痛就医,多次否认怀孕可能,却在影像检查后2小时内顺利分娩。医生为安全起见反复确认妊娠情况,均被患者及家属否认。医学专家指出此类情况罕见,可能与患者缺乏身体认知或故意隐瞒有关。事件提醒育龄女性应密切关注自身变化,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医生相关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放弃博士学位,50岁东北医生,干出一个IPO
丁香花,是哈尔滨的市花,香气清雅,可入药。 2000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肿瘤免疫学硕士的李天天,以“丁香花”为命名灵感,上线了“丁香园医学文献检索网”,借鉴当时最流行的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在线交流平台)模式,该平台迅速成为医学生和业内人士交流文献、分享案例的热门平台。 从最初的BBS论坛到如今中国最大的专业医生平台,这
13岁男孩手臂长瘤确诊猫抓病 医生:或因其常喂流浪猫
福州一名13岁男孩小宇(化名)的右上臂内侧长出一颗红肿的大瘤子”,不断变大,家人紧急将他送医。 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其病灶与典型恶性肿瘤有所不同,更倾向于感染性或血液系统疾病。通过磁共振检查并与影像科医生共同研判,影像表现支持猫抓病”的可能。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小宇经常投喂小区里的流浪猫,这一线索更加深了医生的怀疑。 猫抓病,医学上称�
男子每天喝3罐可乐痛风石撑破皮肉 医生警示高糖饮食危害
近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了一名特殊患者,31岁的吴先生因长期每日饮用3罐可乐,导致全身关节布满痛风石,右脚脚趾骨甚至因痛风石破溃而外露并引发坏死,面临截肢风险。这一极端案例再次敲响了高糖饮食危害的警钟。 据吴先生自述,他自小学起便偏爱高糖高脂食物,尤其是可乐,每天3罐成为常态,炸鸡汉堡也屡见不鲜。20岁时,他已查出尿酸过高,手脚关节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