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上线:大数据挖掘潜在受害用户
由于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变化快、迷惑性强、查处难度大,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为此,工信部联合公安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研发了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据工信微报官方微博介绍,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
反诈骗预警短信12381上线:利用大数据挖掘潜在受害用户
据工信微报消息,今天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在京举行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通报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
搜狗联合赶集开展假期营销 利用大数据挖掘假日经济
搜狗联合赶集开展假期营销 利用大数据挖掘假日经济 【TechWeb报道】9月10日消息,今日搜狗与赶集联合宣布签署假期营销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借助各自优势在假期经济跨界营销方面展开合作。 据介绍,搜狗联合赶集在刚刚结束的20...
巨人与上海电信共建智能化游戏大数据挖掘中心
新浪科技讯4月10日下午消息,巨人网络(NYSE:GA)今日宣布,已与上海电信合作共建游戏大数据分析挖掘中心,双方已携手开展基于智能化游戏大数据方向的技术与应用合作,相关技术将首次应用于巨人即将正式推出的智能化网游《江湖》中。据悉,此次巨人
极光大数据:腾讯社交地位稳固 但多闪、soul还有机会
数据显示, 2019 年Q1,腾讯系app的用户时长占比达43.2%,其中,社交网络app在腾讯内部的时长占比近七成。微信、QQ依然稳坐社交霸主宝座。 19 年 3 月,微信的渗透率为86%,平均日活6. 52 亿;QQ 渗透率为68.8%,平均日活2. 7 亿。
社交媒体大数据里,藏着手机江湖的残酷物语和崛起秘辛
当年的“中华酷联”,只剩下华为风雨不倒。曾风光一时的乐视手机深陷债务危机,金立还在巨大的资金窟窿下努力自救,魅族忙着内部架构大调整……留给他们的机会可能都不多了。
微信首次对外开放大数据:“微信指数”拨开社交数据迷雾
3 月 23 日,微信首次对外开放数据分析能力,推出了移动端数据分析工具“微信指数”,它的背后有着微信大数据的支持,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就可以看到数据指数近三个月内的变化趋势。
你了解95后吗?QQ空间大数据揭秘年轻人社交喜好
你了解95后吗?95后喜欢用哪些社交产品,他们在社交网络上聊什么,爱看什么类型的视频,手机对他们有多重要等等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QQ空间大数据揭秘年轻人社交喜好
雷军:挖掘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是全行业当务之急
新浪科技讯5月26日下午消息,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以下简称“数博会”)今天上午在贵阳正式拉开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小米科技CEO雷军出席了本次峰会并致辞,雷军介绍了
微招聘:站在“微博”的肩上用大数据做社交招聘
新浪微博于5月份正式推出“微招聘”产品,宣布进军招聘行业。借助大数据向企业和求职者双向推送,瞄准潜在求职者市场,利用社交数据形成微简历,防止简历造假。上线三个月,“微招聘”合作企业达3万家,生成微简历超2千万份,日访问量近百万。
西柚:背靠亿级电商 挖掘女性大数据
“我在一个社区里面看到孕期女生求交友的。”“那多半不是女人发的,肯定是男性冒充。”陈方毅回答,作为一款针对女生私密健康应用的创始人,陈方毅在某种程度上对女人足够了解。
社交关系+数据画像,人才雷达把数据挖掘用到招聘服务
在人才雷达网站上,每个企业都会有其内部的账户系统,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空缺职位、招聘截止日期和推荐成功的奖励积分,然后通过人才雷达,搜索自己员工的社交人脉圈以确定第一层级的任务传递者(一般是曾经成功推荐过该类职位的企业内部员工)。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企业社交化和数据竞争
过去50年,纽约时报共产生了30亿单词,而现在Twitter每一天都产生80亿单词;人类每一天产生约15拍数据,是全美学术类图书馆图书的8倍。自从2004年社交媒体出现之后,所有的情况都改变了。今天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是个人行为的数据。
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公司乐荐推出“我好想”:动真格的社交
陌生人交友似乎成了茶余饭后消磨时间之利器,几乎很少人纯洁的用这些产品来认识新朋友,约炮成为不管公关稿还是活跃用户的主要话题。Social Network如果改名为Sex Network会更加贴切,陌生人社交也越来越像陌生人射交。
社交数据挖掘服务Qwerly被收购
社交数据探索API服务Qwerly 正式被社交营销数据提供商 Fliptop 收购。Qwerly 这个欧洲的创业项目允许开发者提交某个人的 Twitter 帐号或者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它就会为你返回这个人在其他社交网站上的帐号信息。
靠发疯反击大数据杀熟,是爽文还是幻想?
春节假期临近,社交平台上,“不去了/不买了文学”盛行。随意点进一篇《不去XX城旅游啦》的帖子,你就能在评论区收获数百条相同的“不旅游宣言”。无论谁是道谁是魔,用户和平台,都不该出现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叙事里。
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反复评论机票太贵能便宜2000多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本次专项行动为三个阶段: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组织企业自查自纠,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核验企业自查情况,2025年2月14日前完成深入评估治理成效。
宝可梦开发商Game Freak遭遇重大数据泄露
宝可梦的开发商GameFreak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黑客通过未授权的方式入侵了公司的服务器,泄露了大量内部信息。GameFreak在一份声明中确认了此次事件,并表示这次泄露是由于第三方在2024年8月对其服务器的非法访问所致。随着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游戏行业内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GameFreak承诺将继续强化其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和公司的敏感数据不再被侵犯。
大数据杀熟被网友发现!两个账号同一航班价格相差1300
微博话题两个账号同一航班价格相差1300”冲上热搜榜。宁波的小陈和朋友一起订机票,俩人同时查看同一APP的同一航班同一仓位,小陈的价格是2356元,朋友却只有980元。第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今起新规施行!禁止大数据杀熟 规范自动续费
自动续费目前成为很多消费者频频遭遇的陷阱,消费者吐槽自动续费的案例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