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DeepSeek 为社群设计7 天激活话术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DeepSeek工具高效设计AI社群运营方案。针对社群运营中成员激活的痛点,提供7天连贯激活话术的自动化生成方案,包含欢迎语、每日话题、科普内容和互动形式。操作流程分三步:注册登录DeepSeek平台;输入精准指令生成初稿;优化话术细节并整理为可执行的SOP方案。该方法可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支持根据参与数据持续优化话术,实现系统化的社群激活管理。
两大万人AI社群互怼,付费社群真不是个好生意!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最近知识付费行业里,有两大万人的付费社群,因为模式、业务的相同,产生了一些争议。作为知识付费行业的从业者,对于他们的之间争议,不做评价。是不是抄袭,是不是拉踩,大家自有定论。而基于两个社群的事件,想说一些我的看法。01许多社群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自己在2020年做付费社群的时候,我也借鉴了很多社群的模式和服务。学习他们是�
换个名字获客成本降到不足1美金,“大神”又推火了一个AI App?
增长玩的很溜,但产品内核呢?大量创业者涌入AI创业时,有一个典型特征,虽然早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更容易出现新气象的平台,却是在web端,这体现在教育、图片&视频等多个领域。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大多数的AI产品,并不直接toC,最多也就是个人生产力工具,更多在PC场景,所以在web端会更方便一些;另一个则主要是增长成本,AI早期,多数产品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
抖快红B,Kimi们的获客预算最该烧给谁?
国内大模型领域开始逐渐从技术竞赛过渡到商业竞争。当GPT-4的发布让全球AI发展跨入新纪元,国内大模型厂商也在技术能力上快速追赶,经过几轮迭代升级,各家产品在基础能力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只有深入理解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真正通过大模型打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体验,才有可能熬过这个寒冬去实现真正的商业突围。
内部群竟被广告号侵占?社群防骚扰极限大招
社群骚扰到底有多离谱?受访人行锋所在团队的两个内部测试群几乎被广告号占据,群里除了3名工作成员外,其余的群成员均是广告号。其中一个群的人数是69,另一个群多达116人。在平台功能更新之前,所有运营人都需要在实践中更加积极主动,持续改进和优化现有的防骚扰策略。
你屏蔽了多少垃圾社群?社群是这样运营的!
在私域电商的大浪潮中,社群成为了连接用户的重要桥梁。对普通用户言,经常被莫名奇妙地拉进了无数品牌社群里。在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让自己以“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情绪价值还能这么用?5人团队在社群年收千万!
这个团队在私域做闺友社区,仅5人5年累计服务了4万高端用户,其中有部分用户1年消费能达10万元。整个项目从产品本身到服务方式都具有强情绪价值属性,团队特别注重给予用户陪伴和关注。我想说我们并没有简单的定义自己在做产品销售是持续陪伴用户变得更美的陪伴者,从这样的角度去和用户交朋友并提供服务,用户的循环复购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降价,大模型公司还能如何高效获客?
字节、阿里、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大模型厂商纷纷宣布调整旗下大模型产品的定价策略,大模型“价格战”正式打响。一个名为“大模型社交媒体”的新机遇窗口正在打开,随着相关路径不断完善,我们还会见证更多。
做知识付费、付费社群的20条心得!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知识付费这几年很火,普通的博主一年赚个三五万,中等的一年二三十万,再往上就是几百万、几千万还有更多。当然还有其他的工具,总之用工具可以做内容积累、会员管理和裂变。
微软Azure AI平台增加新安全功能 可捕获客户AI应用中的幻觉
微软的AzureAI平台最近添加了一系列新的安全功能,旨在帮助捕捉客户AI应用中的幻觉、提示攻击和其他安全漏洞。这些功能由微软的首席负责人SarahBird介绍,并表示将易于使用,无需雇佣红队来测试他们构建的AI服务。该公司还努力扩展其提供的强大AI模型数量,最近与法国AI公司Mistral达成独家协议,以在Azure上提供MistralLarge模型。
Kimi每天获客成本超20万元 Kimi AI智能助手同类软件app有哪些?
最近有关于「Kimi每天获客成本超20万元」的报道,引起了关于AI行业投放广告成本的讨论。根据投资人透露的信息,Kimi的获客成本约为10元,考虑到用户问答互动产生的算力成本,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12-13元。要深入了解和开始使用AIbase的搜索功能,请访问AIbase官网。
Kimi每天获客成本超20万元 公司网络曾因使用量激增一度瘫痪
月之暗面推出的国产大模型Kimi因使用量激增引起轰动,导致公司网络一度瘫痪。Kimi的用户获客成本高达12元-13元,预计近一个月的日均下载量为17805次,这意味着Kimi每天的获客成本至少达到20万元。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展示了国产大模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
又一国产大模型火了!Kimi每天获客成本超20万元
近日,月之暗面推出的国产大模型Kimi爆火出圈,由于使用量激增,这家公司的网络一度陷入瘫痪。目前Kimi用户获客成本达到12元-13元,根据下载量预估,Kimi近一个月来日均下载量为17805。Kimi是月之暗面于2023年10月推出的一款智能助手,主要有长文总结和生成、联网搜索、数据处理、编写代码、用户交互、翻译”6项功能,是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
报道称爆火的AI大模型 Kimi 每天获客成本或超20万元
Kimi大模型在AI行业蓬勃发展,其投放广告的获客成本备受关注。Kimi目前的获客成本约为10元,若考虑到用户问答互动产生的算力成本,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12-13元。文心一言的文本上限大致在2.8万字左右。
线上获客、线下变现:经营型创作者涌现
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一批经营型创作者,他们或许粉丝量不高,但是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变现的路径,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商业化能力。B站上,一众摄影类、绘画类博主,一边出教程一边卖课程;小红书上,大到投资人,小到发型设计师都通过平台获得客户;在抖音,一众餐饮加盟商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渠道,获得客源。当变现门槛变低,一方面,创作者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另一�
小红书引流获客的几条经验
对于小红书上的营销言,绝大多数品牌都认为投博主是小红书上的最大杀器,投博主,拿口碑,形成种草价值,就是当下社会里最影响用户消费决策的事情,但即便如此,这种形式也并不适合每一位商家。比如婚纱摄影,比如家政服务,比如汽车销售,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咨询等公司都是如此,这些公司有的没有标品,有的是需要长期跟进客户沟通,没法像快速消费品一样,用户自主下单完成交易,这种存在即合理的行业,也就没法在小红书上做最广泛的博主投放种草,所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玩法,就是引流获客,在小红书官方定义里,也被称为“客资行业”。获客的成本不需要关注吗?当然需要,但是获客成本是需要额外关注的,与此漏斗对比,我个人觉得漏斗是更反映运营工作意义的,逻辑上不相同。
美团“开团”,社群团购战火再起
你听说过“团长”这个词吗?近年来,随着社区团购的兴起,面对高达8.45亿用户的市场,大家身边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团长。“人人皆可做团长 团长月入可过万”,引得很多人入局。但社区团购有空间局限性,基本辐射在三公里范围内,于是,另一批团长出现了,就是社群团购,通过微信社交链,可以服务全国的用户,据相关数据,社群团购市场可达万亿元。面对巨大的商业�
独家|美团上线“团买买”,角逐社群团购万亿市场
美团旗下的美团优选在社区团购之外,开始涉足社群团购业务,于近期在微信端上线“团买买”小程序。其主体运营公司为深圳黄小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美团优选APP的开发公司。社群团购正成为继社区团购之后,又一万亿规模的大市场,各路玩家谁也不想掉以轻心,无论是拼多多、京东、美团是其他新入局者,社群团购业务的竞争仍将继续,究竟谁能够率先突围�
生财、群响、飞象,这三个付费社群,一年5000万,他们的核心是什么?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在杭州有许多付费人数过万的社群,其中一年收入三五千万的就有十几个。此类付费社群我几乎都有付费加入过,年费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其中有影响力的如亦仁的生财有术、刘思毅的群响、老莫的飞象、狗哥的淘金之路等。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的特点,因为最近聊付费社群的话题比较多,所以我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三个付费社群的理解。当�
花2980被割韭菜?大V不要做低价社群,又累又不赚钱还烂口碑!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就在前不久,关于某大V收了2980的社群会员费,割了一波韭菜。在社群、IP圈子搞得沸沸扬扬,余波未平。会员交了2980以后,刚入群的前几天,群里面还是比较热闹的,还有新人发红包、小助理活跃气氛。但是现在群里面没有新人加入了、也没有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小助理也换了四五波人。该会员最早是被这位大V的才华、影响力所吸引,抱着期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