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拼命裁员过冬,大公司财报却春光无限
创业公司的裁员行动已经成为一股风潮。根据 36 氪 8 月 18 日的报道,无论是估值数百亿的美团-大众点评,或是各大垂直领域的 O2O 创业公司,裁员就像一场可怕的黑死病,从西二旗一路蔓延到了望京。
马云:大公司总会杀死好主意 40-60人是创业公司的蜜月期
马云看来,现在许多传统企业担心互联网行业的冲击,但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活不到三年。未来新型企业假如要保持持久创新,40-60人是一个合理的规模。创新总是来自外在,大公司总是会杀死好主意,因为太多的组织系统和条条框框约束了创造力。
创业公司挖人“奇招”:去别人店里偷服务员,到大公司门口举牌子
创业公司由于规模小、前景不明朗等因素,招人难一直是创始人永远的痛。如何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招到心仪的人选?看了这篇文章,你会发现有些公司和创始人还是蛮拼的。你没有招到人,那是因为你的招聘方法不够巧和猛。
把创业公司卖给大公司前应该考虑什么?
如果成功地把创业公司高价卖给大企业,这可说是成功的创业。但把企业卖个大企业之前,创业者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如大公司步伐缓慢,流程冗长等。
国外创业公司薪资调查:较大公司低5%-10%
1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你是否犹豫过加入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以下从薪资待遇方面进行比较。
创业4年,零一从小草根成长为700人大公司!
2020-2021年是很多企业在观望有没有成功案例可以跟随,或者只是先购买了SCRM完成基建,但2022年开始则是私域代运营的元年,大多企业都设立了一个“私域GMV”能占比全渠道10%-30%的目标...(用装逼的一句话形容就是:“零一是一家教育公司”哈哈哈)...零一的产研团队从0人成长到100人,Ai算法团队从1人成长到30人...直到2021年双11之后,同样的团队、同样的资源,一场直播的GMV能从1000元长到10000元/场,再增长到100000元/场......
在大公司内部创业,就是演好一部《007》
一位美国华裔作家来了北京,很快产生了一种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他感觉,北京到处是创业者,他遇见的人很多是胸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公司在身后 “创业快跑”别无选择
【亿邦动力网讯】小创公司都曾心怀梦想出发,但往往被现实攻击的遍体鳞伤。一个创业者的愤怒汽车维修保养数据提供方车鉴定诉讼竞争对手查博士安插卧底窃取公司运营数据、定价等商业秘密,要求查博士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索赔2000万元,目前朝阳法院已立案,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车鉴定在起诉书中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接到客户投诉,客户称频繁遭到查博士电话骚扰,部分客户转而与查博士签约。车鉴定经过数月内部调查,?
从华为内网热议为什么阿里能孵化出钉钉谈起,大公司内部创业到底有多难?
近日,在华为内部论坛上,一则关于《为什么阿里出现了“钉钉”,我们没有?》的帖子引起热议。 围绕该主题,一大批的华为员工在论坛上探讨了华为产品设计、创新氛围,以及大企业内部创业问题。就如大家所熟知的,在大公司内部创业相对比外面容易,但是局限也多,一有小成功,人人都要来分杯羹,一遇挫折就被撇在一旁。 在大公司内部创业可谓步步惊心,招招刺激。那为何阿里钉钉能够在阿里巴巴这家大公司中存活下来,并且成为了企业?
抢着到创业营“听课”,大公司和创业者们到底图什么?
听课、融资、结识大咖……参加创业营的创业CEO们大多都抱着这样的心态而来,而一些明星机构,像中欧创业营、湖畔大学、青腾创业营,自然成了“梦寐以求”的地方。
美国VC告诫硅谷创业者:如果想在未来5年打造一家大公司,要做到这点
不仅中国创业公司想要出海,现在,美国的创业公司们也已经把中国看成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地——这里飞快的发展速度、不断涌现的创新和广阔的市场都成为了吸引美国创业者们前来的理由。
阿里新合伙人俞永福:大公司里的创业家
新浪科技讯12月8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宣布新增四位合伙人,包括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其中俞永福最为
智能硬件创业:遭遇大公司碾压 资本热度下降
在中国智能硬件创业行业,华米是一个稀有的“幸运儿”。无论是手环还是手表,在过去两年都是最普通的硬件产品——技术简单、生产成熟。而能够从几百家公司中脱颖而出,华米幸运的是抓住了小米投资和背书的机会,它的产品在被命名为“小米手环”之后,以79元的价格销量过了1000万。
大公司高管做草根创业的几个坑
这篇文章说的是我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我认为自己是个偏激的人,对很多事情常有另类的理解。如果想喝大众鸡汤,那么对不起,我没这个本事;如果读起来反胃,那么轻骂一句关掉即可,千万...
国家鼓励“万众创业”,关键是大公司加快开放式创新
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在鼓励“万众创新”的同时,更应该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加快开放式创新步伐,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多方共赢,并更好地将万众创新的成果吸收、转化并最终回馈社会。
【创业者说】与大公司合作,初创企业应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当国内的企业都在吹捧精益生产,渠道为王,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这些概念的时候,在国际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或者用流行的词汇,降维攻击的武器,其实是知识产权。
创业之初的上市大公司如何分股权?
创业者在拉起队伍创业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往往就是创始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大家也特别想知道,其他企业,尤其是成功企业,最初创始人之间是如何分配股权的。
高管创业百强榜:逃离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谁是胜者?
公司高管已然成为创业大潮里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这些怀揣武功、攀上高位的人在创业丛林中活得好吗?《创业家》筛选了近4年的高管创业100强(不含已上市者),他们涉足游戏、社区、电商、硬件、培训、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对于这些有勇气改变的人来说,担任公司高层的经历是一笔财富
为什么大公司走出来的人比较容易创业成功?
我认识很多的互联网人,一半以上都有着一个同样的身份,那就是草根。也曾经有过无数次交流和探讨的话题就围绕在草根互联网人怎样才能创业成功,我们做了很多的假设。也许你也有同样的答案,草根没钱没人没资源,成功很难。直到前几日我碰到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在和他同吃同住同劳动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原来对于草根来说,最欠缺的是一种修行,大公司的修行。
“国际天使”郑博仁:硅谷创业团队是如何成就一家伟大公司的
郑博仁是为数不多横跨两岸三地的天使投资人,投资项目分布在硅谷、中国内地等地。也许你对他本人比较陌生,但对他投资的项目阿狸、孔明社交、微云想必都熟悉。还没有做天使之前,他所在的台湾C2创义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9158视频网站最早的投资人。至今,郑博仁仍是9158的管理层成员。